邵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性節點,既處于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目標后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交匯期,又是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還是邵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突破期。根據國家、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和《中共邵陽縣委關于制定邵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編制《邵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主要闡明2021-2025年邵陽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意圖和總體部署,同時,著眼于2035年遠景,是指導全縣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政府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重要參考,是全縣人民共同奮斗的行動綱領。
名詞解釋
1.“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2018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批復,包括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湘西自治州、懷化市和邵陽市,旨在打造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內陸地區開放合作示范區、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
3.“1125”工程:即在2017至2020年,通過采取改革激發活力、重點項目帶動、培育領軍企業、升級產業園區、引導技術創新、打造標志性品牌、招商引資引智、創新要素保障、特色鄉鎮建設、產業精準扶貧十大措施,每年實施推進100個重點項目,拉動投資1000億元,年新增稅收20億元、實現產值500億元。
4.七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我市重點培育和扶持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分別為先進裝備制造、顯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電、時尚用品、循環經濟、中醫藥、互聯網七大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
5.滬昆百里工業走廊:以滬昆高速沿線7個省級工業園區為節點,連線成片。
6.“135”工程:即通過三年的努力在全省建設100個創新創業產業園區、建成300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引進5000家創新創業企業。
7.“雙百”城市:即主城區人口100萬,主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
8.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201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我國首批設立的10個國家公園試點區之一
9.“一帶一部”: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時提出,湖南要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
10.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11.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央基于國內發展形勢、把握國際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科學判斷和重要戰略選擇,即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12.“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13.長江經濟帶戰略:201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三大板塊的區位優勢,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和沿江地區高質量發展。
14.“三高四新”戰略: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提出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即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
15.五項重點任務: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對湖南工作提出包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以及從黨的光輝歷史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在內的五個方面的明確要求。
16. “四橫四縱”:包括滬昆通道、懷邵衡通道、滬昆高速擴容通道和興永郴贛通道四個橫向通道及呼南(湘粵)通道、呼北通道、懷邵桂通道和湘桂通道四個縱向通道。
17.制造強市“一二三工程”:到2022年,全市累計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累計完成工業投資2000億元以上,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3000億元以上。
18.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2020年11月15日舉行,東盟十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標志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
19.飛地經濟: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20.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通過清理和精簡各地互相沖突和抵觸的相關目錄,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現有效規范政府行為。
21.“1+7+10”營商環境工作體系:1個頂層設計,即《邵陽市“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年”實施方案》;7項企業關切和群眾關注的重點改革舉措,分別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優化納稅營商環境、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加強信用監管;“10”項圍繞營商環境相關的優化措施,包括獲得用水用電用氣便利度改革、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改革等方面。
22.“放管服”改革:“放”即簡政放權,降低準入門檻?!肮堋奔磩撔卤O管,促進公平競爭?!胺奔锤咝Х?,營造便利環境。
23.“四辦”改革:“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改革。
24.“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對企業群眾需辦理的一個“事項”,一次告知、一次表單、一次聯辦、一次辦好,線上“一次登錄、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25.“三類500強”企業:即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民營500強企業。
26.“萬企闖國際”行動:積極引導1萬家以上湖南企業多種渠道開拓國際市場,全面提升湖南企業外向度和國際競爭力。
27.“五定”班列:定點(裝車地點)、定線(固定運行線)、定車次、定時(固定到發時間)、定價(運輸價格)列車。
28.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29.“一縣一特”:一個縣或一個片區重點扶持一個主導特色產業。
30.兩證一追溯: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農產品“身份證”,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31.“五型”電網:智能型、開放型、清潔型、服務型、送端型
32.“房住不炒”: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33.“六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從中央到村六級都要建立,中央和省市縣建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鄉鎮(街道)、村(社區)兩級建立退役軍人服務站,要求“全覆蓋”。
34.“9+3”學生:即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或中專職業教育。
35.“七個100%”長效機制:即施工現場100%封閉圍擋;砂、石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化;拆除工程100%灑水;出工地運輸車輛100%沖凈車輪車身且密閉無灑漏;暫不開發的場地100%綠化;外腳手架安全立網100%張掛。
36.“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37.“1+5”文件:2019年7月,湖南省委出臺《關于全面加強基層建設的若干意見》及《規范鄉鎮(街道)職責權限實施方案》等5個配套文件(簡稱“1+5”文件),對全面加強基層建設作出系統部署。
38.“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
39.“天網工程”:指為滿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圖像采集、傳輸、控制、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件組成,對固定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記錄的視頻監控系統。